文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材料一:假期中,各式各样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夏令营、培训班甚为活跃,收费还挺贵。家长们却兴致勃勃地花钱让宝贝们去“吃苦”。目前市场上“吃苦”夏令营大多采取准军事化管理,包括军事训练、野外生存、下工地、进农田等项目。
材料二:主流媒体曾多次报道过,农村有些六七岁或十来岁的孩子,不仅担起了全部家务,还要下地干活、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然而最让他们感到苦的却不是这些繁重的劳动,而是不能上学读书。即便有些孩子随着打工的父母来到城市,也难以享受到跟城里孩子相同的读书条件……如果像教育专家们说的“温室效应”将毁灭中国孩子,那么,这些更庞大的“穷苦效应”,能成就广大的农村孩子吗?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你怎么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吃苦”问题?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艰难困苦玉汝成,发奋努力促成长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吃苦的精神,须知,艰难困苦玉汝成,发奋读书促成长!
我们作为成长中的孩子,要能够主动吃苦,把吃苦当作人生的必修课。
古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凭借吃苦成才、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宋濂家境贫寒,借书抄书,顶风冒雪,虚心求学,专心致志,终成明代大儒;范仲淹以粥填腹、刻苦攻读,终成宋代名臣;欧阳修芦荻为笔、惜时如金,终成文坛巨擘。他们都能用吃苦磨砺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功成名就,泽被后世,千古流芳!北京冬奥会的冰雪健儿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也离不开他们主动吃苦、奋斗拼搏的训练日常。武大靖那变形的双脚,谷爱凌那高密度、高强度的训练日程,苏翊鸣那一个动作就要练一个夏天的精益求精,徐梦桃那永不服输的自我挑战……他们用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吃了很多的苦、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
成长中,不仅要重视“体力”吃苦,更要重视“精神”吃苦。
不是说“体力”上吃点苦就一定能具有坚强的意志,精神的钙质不是靠参加一个或几个“吃苦”夏令营就可以轻轻松松解决的,家长们的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智慧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广大城乡贫困家庭孩子不能读书的精神之苦,更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及时伸出援手。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为云南贫寒家庭的女生改变命运创办了华坪女高,从校长到老师,无不把“吃苦”教育和自强精神时刻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并鼓励她们超越苦难,挑战自己,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在师长们的悉心教诲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有一千多名女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我们赞美张桂梅校长,更应该向张校长学习,也要向这些“逆天改命”的女孩们学习,学习她们面对苦难而能坚韧不屈、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
总之,我们要不怕吃苦,发愤图强,艰难困苦玉汝成,发奋努力促成长!
文题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扶正”指扶助、补益人体虚弱不足的正气,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祛邪”指祛除使人体发生疾病的一切外在致病因子。中医疗治坚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非常重视对“正”即人体自身机能的生发保护。
以上文字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扶正祛邪,走好人生路
中医治疗疾病有“扶正祛邪”一说。“扶正”指扶助、补益人体的正气,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祛邪”指祛除发生疾病的一切致病因子。治病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无论是古时还是当代,只有真正学会扶正祛邪,使身心健康,才能走好人生路。
邪是什么?
所谓“正”,即正气,是阳的一面,促使身体恢复正常;而“邪”即为“不正的东西”,劳其筋骨、坏其精神。比如,当今社会上有不少老人跌倒自己只顾看热闹的人、有许多爱造谣生事的行为。再看某些青少年,整日卧在床上打游戏,麻木不仁,放弃学业,真的是精神不振!邪会伤身坏脑,这些“致病因子”应当去除,我们要补充身体上的正气,正如那句“扶正不留邪”。
近现代的先辈曾教过我们如何扶正祛邪。
鲁迅先生,以一笔写天地,他的众多作品中都展现出他对“邪”的批判。《一件小事》中他对自己冷漠无情地展开批判,《狂人日记》中对深受封建礼教毒害人们进行批判,《药》中对人们麻木思想进行批判。社会上、生活中,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之事。更不能因为贪图小便宜,动了邪念,反而有损自己的声誉。他人有需要,应当给予帮助。正如鲁迅笔下描绘的“人力车夫”一样,勇于面对,学会帮助,并没因撞到人而有“逃跑”的杂念;当然也要学习鲁迅本身,因动了歪念而敢于窥见自我,审问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邪已除去,养一身正气”。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学会扶正祛邪。
扶正不留邪,即要做到除去一切歪念头。深启超曾言:“故今日之中国,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身上有邪,又怎能担起青春之责任?只有养一身正气,才能成为血气方刚的少年!“邪”往往是自己动了不良之心,扶正祛邪,就是要像孔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扶正祛邪,就是要像荀子说的那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达到知名而行无过矣”……
祛邪应当发自内心。
现实中有不少政治部门因纠正作风,想要祛邪,反而采用形式主义,只做表面工作,没有深入人心,伤了“正”的作风。生活中家长因不让孩子打游戏,采取强制措施,没有交流沟通,欲“祛邪”,孩子反而更加精神麻木,邪未祛还伤了正。只有我们祛邪由心生,把握自有度,方得始终。
漫漫人生路,你我都应扶正祛邪。祛除邪气,方能踏实走路;养浩然正气,一定把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