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选城 > 元宵节 > 童年趣事300字作文,童年趣事300字作文三年级下册

童年趣事300字作文,童年趣事300字作文三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24-03-29 11:36:42 文章来源:元宵节作者:admin

#一起来做传承人#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泥塑代表作品《吹泡泡》 拍摄 /秦改梅


- 带你发现民间手艺人的匠心之美 -

采访撰文|秦改梅

泥塑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民间俗称“彩塑”或“泥玩”。古老而悠久的泥塑艺术发展到现在,之所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正是得益于我国各地民间泥塑艺人的坚守与传承,他们化腐朽为神奇,将黄泥巴抟练成艺术品,赋予泥土生命。

一捧普通的泥土在民间艺人的匠心巧思下,幻化成富有灵魂和文化内涵的泥塑作品,它们或素或彩,乡土气息浓厚,反映了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审美情趣。

历经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的泥塑艺术,伴随着人们对泥土的敲打,闪烁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2006年5月20日,泥塑艺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广西合浦汉墓中出土的陪葬品陶狗,在汉代时泥塑是重要的艺术品,是墓葬当中常见的随葬品。拍摄 /秦改梅


本期每日深阅读,我们到山西太原寻访到了这样一位痴迷泥巴的民间艺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泥塑的创始人——贾银永。他用山西当地粗犷的红泥将民间泥塑艺术古朴与厚重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泥娃娃”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富有灵性,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刻画得无比精准,技艺之精湛令观者为之赞叹。

俗话说“民间有高手”,在我看来,贾银永就是这样一位扎根于民间艺术土壤的泥塑高手。

步入泥塑行业十几年,为了儿时的情怀执着坚守,厚积而薄发,2018年因一组儿童打预防针的作品《下一个就是我》在网络上一夜爆红,此后他的工作室引得众多媒体和游客纷至沓来。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贾氏泥塑 《下一个就是我》 拍摄 /秦改梅


走进贾银永位于太原东山小窑头的工作室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几个大字“复活的泥巴”,这是他工作室的名字。

一开始有朋友给工作室取名“神奇的泥巴”,但他觉得如果能让泥巴“复活”就很神奇。

普通的泥巴在贾银永的手中“复活”,变成一件件形神兼备、传情达意的泥塑作品,且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烟火气息,实实在在打动着人心。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山西贾氏泥塑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贾银永 拍摄 /秦改梅


守护儿时情怀,一腔热忱不负韶华


贾银永从小在农村长大,小的时候,泥人娃娃是孩子们的日常玩具,父亲擅长捏泥人,经常做泥人玩具给他,看得多了,贾银永也对捏泥人产生了兴趣,但把兴趣变成职业,加入泥塑行业是在参加工作几年后。

1999年,贾银永从艺校毕业后又考入北大研修学院,学习了两年的广告设计,之后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然而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不尽人意,去了以后发现那是一家皮包公司,没有真正的业务,每天做一些打扫卫生的杂活,有时候负责给老板喂狗。

专业所学不能学以致用,贾银永想着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干了没多久便辞职离开。

兜兜转转几年后,他还是决定拾起儿时的情怀,改行做泥塑。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那带有黄土气息的泥娃娃,是很多在农村长大孩子的童年玩具 拍摄/秦改梅


2006年,贾银永找到了一位做庙宇佛像泥塑的民间艺人,拜为师傅,正式开始学习泥塑,然而学艺之路同样走得比较艰难。

师傅有很多徒弟,大徒和小徒加起来有十七八个,当时贾银永是徒弟当中年龄最大的,从小徒开始学起,每天做的是最苦最累的和泥的活。

当时抱着学习的态度,想着辛苦一点也无妨,但学了一年之后发现并非自己所想。大徒弟塑好佛像之后,有些地方需要抹光,就连抹光这样的活都轮不上他。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贾银永略微有些无奈,并不是师傅不教,泥塑是门口传身授的技艺,师傅跟着老一辈的师傅就是这样学出来的,跟随师傅三年的徒弟才有资格真正上手,去学技术性的东西,因此师傅带徒弟延续的还是老一辈的传统方法。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泥塑佛像


并不是自己急于求成,那个时候贾银永已经二十七八岁,即将成家,还只是一个小徒工,一个月领着300块的工资,连自己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全靠家里补贴。

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吃过早饭后便去工地干活,一直要到晚上11点,中间除了吃饭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中午吃饭有半个小时空当,贾银永就利用这半小时去工地,偷偷看别人做好的泥像。

在艺校时,他学的是美术专业,基础知识很扎实。看到这些泥像后,就在心里默默用专业知识对它们进行分析,比如一个佛像的坐像占几个头,身体、四肢各占几个头,按比例划分好后记在心里。

贾银永悟性高,虽然没有实际上手,但通过观察把步骤都记在心里,再加上之前的美术基础,对人物的骨骼结构了解透彻,工地上不干活的日子就回到家里进行练习。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泥塑佛像


仅通过一年的学习,贾银永掌握了泥塑的要领,第二年便自谋出路跟着其他工队外出揽活。

跟着工队的日子天南海北,到处东奔西走,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2010年,那一年贾银永的孩子出生,为了能稳定下来兼顾家庭,贾银永回到了家里,自己包点小活干。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一位工艺美术大师,这位老师成为贾银永泥塑艺术之路上重要的引路人,帮他承接了一些项目,还带着他参加了许多展览和比赛。

随着泥塑技法日渐娴熟,贾银永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泥塑艺术创作之路,他的作品开始在展会上屡屡获奖,这让他在业界小有名气。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这是贾银永设计的一件泥塑文创作品,可以当书立使用。 拍摄/秦改梅


致敬纯真年华,用泥土复制童年记忆


以前做泥塑,以临摹和技艺为主,经过十几年的岁月沉淀,贾银永的创作思路发生改变,想做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

可是创作最费神思,每一个泥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都是经过用心的揣摩和钻研。

每次要完成的泥塑主题都不一样,会遇到很多自己不熟悉的题材,每创作一组作品都需要准备很长时间。

创作前要先进行构思,通过作品反映当地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农村面貌,要考虑作品整体的构图、场景,刻画出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一次做一个有关养蚕的主题,这对贾银永来说很陌生,网上也没有查到相关资料,后来通过一位养蚕老者的讲述,才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具体的场景。

2018年,在山西农展馆的一次展览中,贾银永展示了几组童年主题的作品,有观众将其中的打预防针《下一个就是我》发到抖音短视频,短短数小时内点击量飙升至上百万。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下一个就是我》 拍摄 /秦改梅


网友在惊叹作品生动逼真之余,纷纷询问它的创作者,贾银永也因作品的走红备受关注。

《下一个就是我》反映的是贾银永小时候打预防针的场景。和其他孩子一样,他对医生手中细长的针管充满了恐惧,可以说是童年阴影。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下一个就是我》局部 拍摄 /秦改梅


作品中出现了六个排着队打针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神态和动作都各具特色,耐人寻味。贾银永笑称第二个表情最夸张、惊恐万分的孩子就是他的内心写照。

创作这组作品时,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害怕的表情,作品的表现力就会很单一,把人物的表情丰富起来其实是一个很难的创作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构思。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贾氏泥塑《拔河》局部 拍摄 /秦改梅


童年主题系列作品是贾银永的经典之作,目前做了大概20多组。

时光一去不复返,日渐年长的贾银永对逝去的童年特别怀念,以此为创作灵感用泥土复制“80后”儿时的回忆,把童年时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与贾银永的交谈中,他一边与我观摩这些作品,一边分享着作品背后的童年趣事。

小时候没有什么好的玩具,贾银永和几个小伙伴经常坐在院子门口,用洗衣粉自制吹泡泡水,然后用油笔管蘸着吹泡泡,于是就有了作品《吹泡泡》。

虽然现在看起来比较内敛,小时候的贾银永可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有一次玩弹弓,一不小心打到了妹妹的眼睛,看着眼睛上肿起的大包,他害怕挨揍在外藏了一天没敢回家……

过年的时候男孩子们扎成一堆玩鞭炮,有的把鞭炮插在牛粪里,有的插在酒瓶里,牛粪会溅到其他孩子脸上,于是就有了作品《放鞭炮》。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贾氏泥塑《放鞭炮》 拍摄/秦改梅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放鞭炮》局部 拍摄/秦改梅


▲《放鞭炮》,作品中最左边的小男孩上衣两只口袋里装满了红色的鞭炮,看到牛粪溅到其他孩子脸上,幸灾乐祸地笑着。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想到后面还有一个更淘气的小男孩,偷偷点着了他口袋里的炮……

贾银永讲到,上学时,记得有个同学口袋里装满了会炸的子弹,老师不知情,教鞭打到了他的腿,结果“噼里啪啦”子弹全炸了,裤子被炸破一个大窟窿……

很多儿时的行为在现在看很危险,但那个时候孩子们疯玩起来哪里会想那么多。

小的时候,每个男孩都有一顶警察帽,冬天大家疯玩起来都是满头大汗,风一吹头发被冻成冰渣……

这些全是贾银永儿时的记忆,时隔多年,有些已经模糊,在进行人物塑造时是“记忆+创作”的结合。

一个小人起码要捏三天,分析每一个人物的心理状态,想方设法把它塑造得好玩、有趣,没有东西可以参照,人物的表情是重新观察得来的。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贾氏泥塑《弹玻璃珠》 拍摄 /秦改梅


没有灵感的时候就跑回老家,从老家遗留的一些老物件中搜寻过去的记忆,然后夜晚闭着眼睛回忆。

其实童年主题的作品都还没有做完,每一组作品中的人物、道具以及背景还在不断地进行补充,过程会很漫长,但力求做出生动的作品,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好多人在看过这些作品之后,激动地感慨:“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场景!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贾氏泥塑《童趣》 拍摄 /秦改梅


对于日渐老去的成年人来说,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弥足珍贵,时而我们还会追忆那一份儿时的天真烂漫,渴望这个世界如一个孩童般纯真地对我们施以善意。

童年系列作品倾注了贾银永大量的心血和情感,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作品的代入感非常强,看着看着,或许你也能从其中某一个充满童趣的场景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

对贾银永而言,这些作品无法复制,是他在特定的激情和灵感之下完成的,那种独特的感觉无法重来,就像人生只会经历一次的童年。

既然童年回不去,那么就将这些经典之作作为最好的礼物献给童年吧!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贾氏泥塑《童年打斗》 拍摄 /秦改梅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贾氏泥塑《捉迷藏》 拍摄 /秦改梅


慧心巧思,泥娃娃看似简单,实则是手艺人多年的技艺沉淀


文章最后,给大家简单展示一下贾氏泥塑的制作流程。

贾银永的泥塑内容多以小型的人物为主,表情丰富、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充满感染力和生命力。

捏制方法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对技艺有很高的要求,其中涉及 美术、绘画、雕塑等多方面的知识。

1.取土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山西的黄土有黏性,可塑性强


取土是泥塑制作的第一步,贾银永从小在农村长大,泥土是他儿时记忆的一部分,山西的红泥具有粗犷的特点,用这种红泥来表现作品淳朴厚重的风格再合适不过。

贾银永不需要太细的土,有点颗粒反倒更契合他的作品风格,比如塑造一个老农的形象,用粗一点的黄土来表现老农的粗布衣服效果非常好。

2.泡泥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泡泥 拍摄/秦改梅


取好土之后需要先进行泡水,把土倒在铁桶里浸泡一个星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用木棍去搅动。

3.和泥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和泥 拍摄/秦改梅


和泥是个体力活,泡好的泥取出后,把棉絮按比例均匀地加入到泥中,所加入棉絮的多少、好坏关系到泥的柔韧性。

先用铁锹和泥,然后把和好的泥放到吸水的木板上,继续用手和,和泥的时候要注意手感、力度,就像和面一样。

4.闷泥

把和好的泥装入塑料袋中包起来,起保湿作用,放置大概一个星期。这样闷过的泥会变得好用,捏起来不粘手、不粘连。

5.捏制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捏制 拍摄/秦改梅


取出闷好的泥,按照心中构思从人物头部开始,重点突出面部表情,这也是最难的部分,惟妙惟肖中略带夸张,又不让人觉得怪异。

头部塑形完成后,再做身体的各部分,然后进行组装。

6.烧制

捏好的泥人有的需要烧制,放在电窑中在800 ℃的温度下烧12个小时。

贾银永的泥塑作品如果不是有特殊用途或要求一般不烧,因为泥烧过之后变成陶,作品的表现形式就会有局限性。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如在贾氏泥塑《骑自行车》这组作品中,自行车是用铁丝完成的。拍摄/秦改梅


比如有些作品中需要加入铁丝做成的道具和配件,在烧的过程中铁器会化掉,而且这些泥塑作品经常需要拿到展会上展出,在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坏,泥的比陶的更易修复。

7.上色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 烧制上色好的泥人 拍摄/秦改梅


捏好的泥人自然晾干或烧制后上色。

虽然民间泥塑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但贾银永的泥人不同于“泥人张”有着鲜艳的色彩,他的作品更多的是要保留山西黄土的本色,所以上色很素淡,颜色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不想把泥土原来的颜色覆盖掉,这样看起来作品会比较纯粹。

初看土得掉渣,细看生动传神|山西贾氏泥塑,于细节处窥见匠心

▲贾氏泥塑《捅马蜂窝》,贾银永的泥塑风格质朴而纯粹。 拍摄/秦改梅


—作者手记—

实不相瞒,比较害怕碰到沉默寡言的受访者,贾银永老师恰巧就是这样的人。对他的拜访前后进行了两次,第一次还未结束,他因突然有事便匆匆离开,于是又重新约了第二次。

他不是一个擅长社交的人,面对提问,他的回答过于简短,于是我不得不刨根问底继续“逼问”,回答依旧简短,但有问必答,且对于问题认真地思考、真诚地回答,这是他令我感到可爱的一面。

童年主题系列作品爆红后,网上有了各种各样的复制品,这让他感到有些郁闷,但也没有刻意去维权,他把时间都用来进行泥塑创作。

艺术创作不像机器生产,它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律,急不来,这一点倒和贾银永的性格很契合。

非遗人小档案

贾银永,1983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车南安村,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2019年5月,贾银永被评为太原市杏花岭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泥塑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AND—

原创图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每日深阅读,让阅读有温度,让思想有深度,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Copyright © www.4t9.com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作文精选城

本站内容为网友投稿,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邮箱: @qq.com

Processed in 2023-03-28 04:39:20,Rss,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