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选城 > 写作技巧 > 新闻评论写作技巧

新闻评论写作技巧

发布时间:2024-03-29 04:00:00 文章来源:写作技巧作者:王尔楷

问题一

生:王老师,您好!新闻评论的写作是目前高考等检测试题中常考的热点,是每一名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我们高一的孩子阅读得不多,了解甚少,请您给我们做一点详细的介绍,好吗?

师:新闻评论是以国内外具有特殊意义的新闻事实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评论,发表个人或集团意见并通过传播媒介传递的新闻体裁。从内容组成看,一般包括五部分:①标题与论述话题;②作者总观点;③对错误观点与行为的客观批驳(批“靶子”);④证明自己的观点;⑤结尾发出号召或提出建议等。

在写法上,它与一般的议论性文章是有明显不同的,例如它与读后感的写作就有以下的区别:

评论对象 写作主旨 时效要求 读者要求

新闻评论 新闻事件 引导社会舆论 时效性强 全体公民

读后感 阅读的文字作品、影视、图表、网络信息等 谈自己阅读后的感悟与启发,给自己与别人提供人生经验等 没有时效性 可多可少

(可以只有自己阅读)

问题二

生:过去我们也写过新闻评论,大家感到主要的困难在于“无米下锅”、不会布局、不善分析或论证等。请您结合我们学过的文章,简明扼要地点拨一下,写好新闻评论的学习要点在哪里。

师:高一的同学读过的新闻评论的确不多,2019年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有一篇新闻评论,是李斌写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而该教材第六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还规定了新闻评论的写作任务——“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里,再介绍一篇曾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古代版的新闻评论——李斯《谏逐客书》(同学们可以登录古诗文网阅读)。

同学们存在“无米下锅”等若干困难,是很正常的。其实,平时只要注意观察思考,勤于积累,解决写作的素材问题并不难。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学习写作新闻评论的要点,或者说写作该文体须养成的关键能力在于如何立意、如何论证和如何布局。下面,就从这三方面来简单梳理《谏逐客书》《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两篇文章在写作方面带给我们的一点启迪。

如何立意 如何论证 如何布局

《谏逐客书》 从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根本国策之高度来阐释逐客于秦国不利的看法 围绕“逐客”这一新闻事件,析本质、挖根源(秦王重声色珍宝而轻人才),道危害(损秦国,利诸侯) 主要采用对照式结构

(第二、三节分别从正反面阐述;第二、三节又各从对玩物、对人才、对诸侯、对秦国之角度作对照论述)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从引导社会舆论的高度阐明观点: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 由一位企业家的感慨引出对“工匠精神”本质、误解与内涵、作用的全面论述 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围绕“工匠精神”分别论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问题三

生:怎样才能判断自己已经基本学会了新闻评论的写作呢?

师:上面说到要学会写作新闻评论必须掌握的三种基本能力:立意能力、论证能力与布局能力。那么,怎样养成这些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有效路径来实现:

其一,养成立意能力一般要具备拟题能力与确定中心论点(即立论)的能力:能够围绕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一个引导社会舆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再拟出一个表明自己主要态度的鲜明简要的一句话或一个话题。

其二,养成论证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会仅从评价新闻事件这一中心来选材,同时要承认批驳的言论与现象所具有的合理性;二是学会必要的分析论证,即能论证“靶子”错在哪里,要求能够论述其思想根源、问题本质及其危害,还要能够用事实道理来论证自己观点对在哪里。

其三,养成布局能力又主要包括怎么布局、用什么布局两方面:怎么布局主要涵盖运用层进式结构和正反对照结构的两种能力;用什么布局指的是一篇新闻评论一般必备的内容(标题+新闻及其观点+“靶子”与自己观点的分析论证+结论)。

一篇新闻评论如果基本符合上述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已经大致会写了。

问题四

生:要写好一篇导向性与可读性兼备的优秀新闻评论是不容易的。您能否结合一篇例文的修改升级来指导一下如何进行写作实践?

师:前不久,我恰好指导学生完成了一篇新闻评论。指导课前,我先让学生每人试写了一篇。这里,就结合万长龙同学的课前作文《中国教育改革的出路》作為升级例文。下面欢迎大家一道来修改,从而体验写作的全过程。

【环节一】探讨“如何立意”

原有例文(前三节):

①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发展教育,是培养青年人才的必经之路。我国的教育,其弊端正在逐渐暴露,亟需一场改革来恢复它的生机。

②有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中国教育的不满之处在于其性质为应试教育,孩子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展。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山教授却认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应试教育是最好的出路。确实,应试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只要灵活运用,也不失为一种良方。它可以使学生看到学习的必要性,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应试教育运用不当就会变成“硬式”教育,而这远不是孩子能力的体现。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③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管理学博士黄生愈先生认为:“在孩子毕竟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要植根社会,才能成长成栋梁之材。如果以为‘孩子是孩子就把他们关在教室里,书斋里,那么失根于社会的种子,就只能是一颗永远不发育的种子。”在素质教育方面,中国应该向国外学习。例如,哈佛大学采用的“整体分析法”就十分出色,不只看分数,还看社会活动,以此录取学生,这在当前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主要不足:标题过大(应侧重谈基础教育);前两段不见观点;第三段观点不够鲜明。

升格文章:见下附佳作前三节。

拟题策略:◆表明作者主要态度◆运用鲜明生动的一句话或话题

立论策略:◆围绕一个焦点问题谈对策◆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大众◆符合国家方针政策

【环节二】探讨“如何论证”

原有例文(第四、五节):

④若是西方的这一套理念,与我国的教育体系有机结合,我相信这种教育方式一定会更加完美。这是我们改革的目标,说起来容易,其过程十分艰辛,已有人为中国教育的改革付诸行动。这些做法或错或对,但都对促进改革、发展教育有积极的意义。

⑤马云曾呼吁改革教育先改考试,并创办了云谷学校,采用十五年制,十分火爆。但是,在我看来,这并非是最好的选择。经历了数十年的调整,我国考试制度已是目前最合理的,最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暂时不会改变,因此若改动考试制度,显然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废除考试制度更是无法实现,上文已说过“应试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并在中国扎根数十年,早已根深蒂固。由此可见,马云“改革教育先改考试制度”的方法并不是最佳选项。

主要不足:前三节没有列举“靶子”,即要评论的新闻事件(事实或言论);第四、五节没有指出“靶子”的思想根源与问题本质及其危害。

升格文章:见下附佳作前五节。

选材策略:◆仅评价新闻事件◆承认“靶子”的合理性

论证策略:◆指出“靶子”的思想根源与本质、危害◆用事实道理证明自己观点

【环节三】探讨“如何布局”

原有例文(剩余三节):

⑥相比之下,浙江省政府的做法似乎更能为人所接受。他们出台《浙江省中小学减负工作方案》,治理校外培训,推动“三减三增”是可以有效缓解学生药理,极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间接培养学生能力的个性。但此做法仍有不足之处。对家长而言,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分数意味着一切,减负或多或少会导致分数的下降,在家长看来是无法接受的。没有家长的支持,实行起来,也会有所不便。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否则会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用的地方,反而起到不良效果。因此,教育改革不仅是政府的事,每个人都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⑦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教育改革的宣传力度,使所有人都能了解并参与推动这一事业,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促进教育制度的改革,向西方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家长应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评价体系。不懂就不干涉,没有依据不评价,发展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了解参加并推动教育改革。学生应具有大局观念,了解新式教育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自己的能力与个性,支持教育改革。并参与其中,积极宣传有关知识。教师应有前瞻理念,顺应教育改革,并依照改革对自己的教学方针做出适当的调整。

⑧以上,便是我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看法。我不求对教育改革有任何影响,但求能引发各位读者的思考,若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加以批评。

主要不足:从结构看,原文采用并列结构,没有论述的坡度;从布局看,缺少“靶子”与自己观点的分析论证。

升格文章:见下附佳作后三节。

结构策略:◆采用层进结构◆采用正反对照结构

布局策略:◆标题+被评新闻及其中心论点+对“靶子”与中心论点的分析论证+结论

这一讲到此结束。我们下次再聊!

佳作展示

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才

(修改稿)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一(14)班

万长龙 陈 开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因过分强调应试能力而饱受诟病。最近读到一些相关的改革建议与做法,如马云说要改变考试的模式,浙江出台了推行“三减三增”(减作业、增睡眠等)的政策等,我们认为这些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

基础教育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迫切需要改变“非名校大学生不用”的用人观、“非铁饭碗不考”的就业观等等。我们认为,其中最为紧要的是首先需要改变我们根深蒂固的“以分数论英雄”的选才观,尝试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查的录取方案。

应该承认,我国的高考、中考完全看分数、“一考定终身”的习惯做法,具有操作简单、相对公平等一定的优势,因此包括北大刘教授在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和部分家长完全赞同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以分数论英雄”,其指导思想就是智育第一觀、分数至上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生疯狂考试、拼命补课,“剧场效应”愈演愈烈:“幼儿毁规矩,小学抢分数,中学拼数理,大学啃外语”成为中国当下畸形教育的可悲写照!

这种应试制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很难培养出大师名家,而且还滋生出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媒体报道: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学生高考结束习惯集体撕书、北大学生吴某弑母、清华硕士高某破译我国北斗系统上交美国政府、“清华男神”博士学霸梁某就业咨询高晓松被怒斥、钱理群教授哀叹大学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李兰娟院士则痛批我们的教育只会培养考试机器……所有这些,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承担着为家庭培养合格后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三种使命。建国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这一基本国策是格格不入的。

如果只是改变考试模式,简单给学生“减负”,而不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录取模式,显然只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效果。我们赞同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管理学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看法!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探讨了美国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他说:“在孩子毕竟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要植根于社会,才能长成栋梁之材。”是的,没有足够的能力,只能是书呆子,失根于社会的种子,终究无法成为参天大树!

最近从网络了解到,哈佛大学改革了录取方式,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整体分析法”的模式。这个模式不只考虑申请人的学业表现和考试分数,还会考虑其参与的活动、经历以及个人特质等。目前,这种录取模式已经被我国“拿来”试点,相信会不断改进,全面推广——国家即将实施的“强基计划”就是明证!

我们也期待着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参与基础教育的深入改革,彻底改变不合时宜的就业观、人才观、价值观,使全社会逐渐形成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选用人才只看能力不看学历、评价人物只看贡献不看背景等文明共识,这样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与世界的同步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你怎么可以不变

@流 沙

二十多年前,我刚到这座城市的时候,这家白铁皮店就开在那里了。一个永远穿着灰黑色外套、整天沉默寡言的男人,每天拿着锤子在“叮叮咚咚”地敲打,店铺里挂满了铁皮盆子、勺子、管通……

就在这个秋天,这家店休业了。还是那个男人,站在门口,兜售他敲打出来的用白铁皮制作成的各种生活用具。他背后的店里,几个姑娘在指挥人打扫卫生,说是要开一家美甲店。

二十多年了,不知多少次路过,从来没有过交流。但那个起风的下午,我停住了脚步。

“这店不开了吗?”

“不开了,没生意,房租也贵。现在日杂店里的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比我这卖得便宜,真的开不下去了。”

我接不上话,对他笑了笑,走开了。

看上去,男人已有六十开外的年纪。这应该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一份工作,也是一份手艺。

本来有一份手艺,可以守着它终老。可是现在不行了,那些技术高超的桶匠、木匠、篾匠……因为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几乎在一夜之间失业了。

每一个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都有可能一脚踏空。前几天,一位杂志编辑在QQ上给我留言,说杂志明年休刊了,他也失业了,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

从一而终的职业选择,已经越来越受到挑战。原先一个工人,在岗位上待的时间越久越值钱,越受人尊重,但现在不行了。因为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世界在变,你不变化,就会被无情地淘汰。

这是一场类似于地壳造山的运动,能量巨大,无坚不摧,原先稳定的板块正在解构,新的山脉正在隆起,沧海正在酝酿桑田,桑田正在酝酿沧海,一切皆有可能。每一块石头,每一块泥土,不再属于哪个板块,它们全部获得了自由。

這个世界不变的就是“变化”,你怎么可以不变?一个人的成长还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无非就是学会了适应变化。

Copyright © www.4t9.com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作文精选城

本站内容为网友投稿,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邮箱: @qq.com

Processed in 2023-03-28 04:33:13,Rss,sitemap